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濁水溪文化記憶庫(107-109年)

  • 日期:2018-12-31

/001/Upload/516/relpic/12094/2574/41c4efda-145d-472e-841e-c7c6e8ce7612.jpg

臺灣最長的河川──濁水溪其主流和支流流域起於南投,流經彰化、雲林、嘉義,長年滋養這幾個縣市的百萬人口,形成眾多具有特色歷史文化與認同的社區聚落。數百年來濁水溪流域的原住民、漢人、與新住民在此遷徙、生活,他們的生活軌跡相互交織、碰撞、發展,在中臺灣地區累積了大量的歷史文化記憶,古老的智慧與生活經驗,分散留存在各個社區與家族之中,等待我們重新檢視跟梳理。

屬於祖先的珍貴歷史記憶,需要不斷地被新世代詮釋跟學習,才能以鮮活的形貌活在社會之中,而不在世代變遷中被遺忘或失落。隨著時間不等人地持續前進,社區耆老的記憶會跟著生命逝去,文物、照片、文字等物品與紀錄若沒有被妥善保存,也很容易損壞流失。中臺灣地區的眾多文化資產與歷史紀錄,既是時代的寶貴見證,也是五百多萬中部人的家族、社群記憶,值得國家的重視跟保存。

本計畫因應文化部的「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」,拜訪跟整合中臺灣民間、學術單位、社區營造、文史工作室等團體,蒐集中臺灣民間尚未受到關注或未被發掘的珍貴資料,如文件、影像、圖片、文物等,期望能夠透過國家文化記憶庫的完善,讓中臺灣的豐富文化記憶不僅成為國家歷史的一部分,更能夠藉此機會重新活化應用,讓臺灣社會的新世代能夠再次重視跟詮釋祖先的智慧與記憶,在此基礎之上再創新的文化,讓世世代代的中臺灣人傳承下去。